国学历史文化悬疑解说《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原创国学文化历史民俗自媒体解说词下载
https://cdn.6867.top:6867/A0A/xiazhi/autpic/2023/11/1602/ttgkzzbr45n.jpg国学历史文化悬疑解说《秦始皇陵兵马俑之谜》-原创国学文化历史民俗自媒体解说词下载
最早把秦佣消息发布到海外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在1978年4月号上题为《秦始皇帝大军—一中国令人难以置信的考古发现》一文中写道:“我们面临的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考古发现我们站在雨中,激动得几乎流下了热泪,如同每一个面对伟大艺术品的人。这些塑像一件件棚棚如生.如此伟大的考古发现展示了历经战争与荣耀的中国历史。我们在此处所看到的大军只是一个历史的开端,在不到三里远的地方才是坟墓的本身和历史的源头。也许就在那巨大的坟墓下面埋藏着帝国最大的秘密以及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为瑰丽辉煌的宝藏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奥林匹亚宙斯神庙,摩索斯国王陵墓,位于地中海、爱琴海之间的罗得身的太阳神巨像,今土耳其境内的以弗索斯月亮女神庙,埃及港口的亚历山大大灯塔曾被历史公认为世界七大奇迹。
两千年后的今天,除了金字塔以外,其他六大奇迹早已被历史冲刷得几乎不存在了。这时,唯有秦佣从地下又重新站立了起来。它就是两千多年前东方文明古国空前绝后的历史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在东方的中国。
以考古学家身份高度评价秦角价值的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当她下到秦佣坑时,激动地说:“我搞了几十年考古,也到过许多国家的考古工地,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震惊人心的场面。”丹麦首相安高·约思森看后评价:“秦佣面目各不相同,真是到了神的地步。”罗马尼亚前国防部部长斯坦库·列斯库先生则说:“埃及金字塔很伟大,但它是一个粗扩的劳动,而秦兵马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参观后感叹:“作为联合国的秘书长,我希望所有的军队,都像西安的兵马俑一样。”1.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名赢政,公元前259年出生,13岁即位。按照秦国制度,他在23岁时举行成年加冕典礼,开始亲理国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位铁腕人物以10年时间统一中国,公元前210年7月病逝于出巡途中,终年50岁。
关于这位皇帝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话题。然而,可以肯定一点: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极为深远影响的罕见人物。他开创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之久的中央集权封建专制政治体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因为“皇帝”这一名称是由他发明,并沿袭使用到20世纪初的。
秦始皇身材高大,大腹便便,鼻梁高算,嘴唇肥厚,细长的眼睛闪烁着阴的目光,骄傲的胸脯像猛禽般隆起,说话声音嘶哑而尖锐。他思想锐敏,行为果决,好大喜功,精于权术,同时残忍暴庆,冷酷无情,刚自用,奢靡无度。他的一生在血雨握风的政治斗争中度过,满足狂热的征服欲望成为他生活的第一需要,而这种征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野蛮的杀岁。东征西杀的不断成功养成他好大喜功的性格,至于每次成功需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他从来不屑一顾,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冷酷无情的性格使得他十分孤独。他没有朋友,甚至没有心腹,因为对心腹也须有足够的信任,而他对任何人都谈不上信任。如果要讲信任,他只信任自己。他病态地坚信,他在一切方面都具备超人的天赋,“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理所当然的。
另一方面,他确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从不顾颠簸劳顿,五次巡游天下,即使身在朝廷,他也亲文墨,无分巨细,白天审理案件,夜间批阅文书。他为自己规定了工作定额,每天批阅60千克文书,常常为此工作到深夜。
2.兵马通的发现:1974年3月29日,陕西省临潼县(现西安市临潼区)晏寨公社(现晏寨乡)西杨村的几位村民在村南一片柿子林中打井抗旱。在井下挖土的村民发现了一个窟隆。挖开窟隆后,他看到一个类似瓦罐的东西,村民们有些丧气,以为挖到了古人的砖瓦窑。他们继续往下挖,“瓦罐”变得像一个人的脖腔,之后便是身子、胳膊、腿、铜兵器、砖头等,他们紧张起来,以为挖到了“瓦爷庙”(神庙),挖出的东西是“瓦神爷”。“瓦神爷”是当地农民对陶质神像的俗称。原来,这里的村民祖辈相传地底深处有“瓦神爷”,它深居地下,行踪诡秘,从不轻易露面,谁一旦遇见,便会带来不祥,比方说,好端端正在打井,本来已渐渐出水,忽然遇上“瓦神爷”,顿时井底干阔,只好自认倒霉。所以,老实忠厚的村民们总是遵循长辈告诚:尚若打井、掘墓时碰上“瓦神爷”,最好悄悄挪个地方,千万不敢声张,免得再惹祸殃,于是,整个村子沸沸扬扬地议论起此事来。晚上,村里一些上了年纪,思想上有点迷信的人,怕得罪了这些“瓦神爷”,三五成群来烧香叩头,祈求“瓦神爷”不要降罪于村民。
其实,早在这次发现以前,秦角已经多次向人们传递了他们存在的信息。因为在后来对佣坑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工作者还先后发现和清理了几十座墓葬,其中就或多或少地发现有兵马俑碎片。而在20世纪30、40和60年代,西杨村附近还出土了4个跪坐佣,但它们有的被视如草芥,有的被当作神像,有的虽被视为文物,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这次发现却非同往常,它翻开了秦陵史上新的一页;这一天,也成了秦佣史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西杨村的村民们面对“瓦神爷”不知所措的时候,晏寨公社水保员房村民来了,他是来检查打井情况的,当他听说挖到5米多深还不见水时,他来到了并边,仔细察看现场和从井中挖出的秦砖及“瓦神爷"后,凭着自己的文物知识,他让村民们立即停止打井并向县文化馆报告了此事。县文化馆王进成馆长接到报告后马上带领文物专干赵康民、丁耀祖骑自行车来到了西杨村。在临潼这块风水宝地,他们接触了许多的文物,但像这样真人一般大的陶佣却还是第一次碰到。它们是哪朝哪代的?用来干什么的?王进成他们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但隐隐约约觉得,这么高大的陶决非等闲之辈,很可能是极富价值的国宝,应该赶紧收集起来!
但是,井边周围一片狼藉,附近到处都是陶佣残片,井底下的秦砖也被村民们挖光了,拿到家里。有人已把铜箭头、铜餐机当作废铜卖掉,有的村民们还把比较完好的陶角头支起来,戴上个破草帽放在庄稼地里吓晓麻雀,三人看到了这些情况立即组织村民召开座谈会,向村民们宣传国家文物政策,动员村民们把井下出土的文物拿出来。赵康民取出一叠麻纸,把井下出土比较完好的角头、身和通腿全部包扎起来,放在自行车上。接着他又到三任、晏寨供销社将村民卖掉的铜箭头等文物收缴回来。临离开西杨村前,他又嘱吋村民们用箩筛将井口旁那堆混有陶角碎片的土全部筛一遍,然后将每块碎片都收集起来连同铜等一并送交县文化馆。
按理说,临潼县文化馆应该将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向上级汇报,但当时出于各种原因,他们隐满了这件事,只由赵康民在文化馆的一角悄悄进行修复。
我们不知道,如果没有另一个人的介人,赵康民的修复工作还会进行多久,可怜的陶角还要在黑暗的角落里呆多长时间。6月的一天,在新华社工作的记者葡安稳从北京回家乡临潼探亲。当他得知西杨村村民打井挖出“瓦神爷”后,急忙到县文化馆观看正在修复中的秦佣,并对赵康民进行了采访,还到西杨村打井工地进行现场观察,很快写出一篇题为《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通》的重要情况反映。他将此文交给了《人民日报》编辑部。
随后编辑部将该文编发在专供中央领导传阅的《情况汇编》上,这是关于发现秦佣的第一次内部报道。这篇稿子印发后,立即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对这一罕见的重要文物发现十分重视,做了如下批示:“建议请文物局与陕西省委一商,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好这一重点文物。”随着蔺记者的文章面世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的批示,秦佣从此得到了世人的重视和了解,揭开了掩盖它二千二百多年的面纱从地下走了出来。
3.20世纪世界考古史上最壮观的挖掘:最壮观的发掘:1974年7月15日,始皇陵秦佣考古发掘队首批队员一行四人,告别古都西安,来到风景优美的骊山北麓。他们一到西杨村,也顾不得休息,就立刻赶到柿树园,开始了紧张的工作。首先是对已暴露的遗迹遗物进行登记、绘图和照相,接着就开始了新的发掘。据他们多年的考古经验,既然这是个殉葬坑,面积就不会有多大,正如队长袁仲一后来在一本书中所写的:“当时大家做梦也没有想到佣坑的规模会如此的巨大,认为十天半月就发掘完了。”既认为十天半月就会发掘完毕,他们离开西安时只带了几件更换的衣服,就住在生产……
完整文案请查看隐藏内容↓↓↓
**** Hidden Message *****
(本解说词字数:16588字)
页:
[1]